我省在部分行业实行“岗编适度分离管理” 人才流向基层 百姓得到实惠
  “我们这里交通不便、经济落后,前些年招人,大多数人来看一眼就走了,卫生院太缺人手,几乎要关门了。2013年,县上出台‘县招乡用、身份留人’政策后,编制留在县上,人安心了、岗位补齐了、群众看病方便了。”1月11日,说起“岗编适度分离管理”制度,宜宾市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院长曾艺屏十分满意。 

  类似屏边彝族乡卫生院的改变,出现在全省许多地方。在1月11日举行的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机构编制工作“1+8”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上,省委编办副主任张健提到这样一个数字:目前,全省已有超过10万人通过“岗编适度分离”直接为基层一线服务,深受群众好评。

  人才下派,论文写在大地上

  “许多地方存在这样的矛盾——基层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大量缺乏人才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,而市县这一级事业单位却存在程度不同的人员工作不饱和、人浮于事的现象。”发布会上,省委编办主任雷世界一语道出编制管理不活带来的问题,这要求从编制这一机制源头,去解决基层人才不足这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。

  “开展‘岗编适度分离管理’,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才支援乡村,将编制和人事关系留在市县,可以享受县上、市上的优惠政策,而工作下派到基层,简称‘人才下派’。”张健给出了化解矛盾之道。

  实行“岗编适度分离”,关键是如何让干部人才在基层一线真干事、干实事、干成事。张健举例说,泸州提拔重用岗编适度分离干部人才70余人担任党政群及事业单位领导,1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晋升。“实行‘岗编适度分离’,有了组织的号召和激励保障,原来很多‘人浮于事’、想干事而干不成事的干部看到了希望,在职称上有了奔头、事业上有了盼头、经济上有了想头,更愿意下去了,更有工作激情了。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,许多干部人才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,安心在广阔大地上书写论文。”张健说,以岗编适度分离为杠杆,被唤醒的编制资源撬动了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最需要的地方。

  群众满意,职称评在民心上

  “实施‘岗编适度分离’正是顺应基层需求、回应基层呼唤,引导县以上教育、卫生、农技等领域的优质人才到基层,解决基层教育力量薄弱和看病难问题,使农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。”张健说,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作出表率,选派了许多干部人才到基层,有的挂职锻炼,有的支医支教,有的当第一书记,虽然称呼不同,但都是广义的“岗编适度分离”。

  “岗编适度分离管理”激活了人才的一池春水,而最终得实惠的是百姓。

  “广大干部人才到基层后,给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。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,实行‘岗编适度分离’,把林业、水务、畜牧等与民生直接相关部门审核审批项目委托乡镇负责,并在本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,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办事,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量较之前增长60%。”张健说,各类干部人才大批量地下去,让更多基层百姓的孩子能就近得到优秀教师的教育,让更多基层百姓能就近得到优秀医生的诊疗,让更多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就业技能,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,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
附件下载:

审核: 杨汝渊责编:朱嵩
分享到:
0